【歷史故事】 大禹治水
 
作者:楊春 整理

【正見網2003年07月16日】大禹,約生於公元前2297年6月6日,卒於公元前2198年8月,享年100歲。大禹是黃帝的玄孫,姓姒,名文命。大禹的父親叫鯀。
相傳四千多年前,水神發了怒,把天撞了個大洞,天河裡的水直瀉而下,把大地吞沒了,到處是汪洋。於是,鯀--大禹的父親被舜王叫去治水。

鯀上天偷了一袋「息壤」。這息壤是神土,見風就增長。鯀十分高興,治水時,他就取出一點息壤,放在水上,然後讓風吹,息壤就變成一條一條的堤壩。鯀想用築堤的辦法來減少洪火的衝擊。可是,他想錯了,水少可以用土堵一堵,可那樣洶湧的洪水,光用土是擋不住的。所以堤壩最後總是被衝垮,水災反而鬧得更凶了。鯀由於只相信築堤壩堵水,結果沒有把洪水治好,被舜處死了。

後來,禹長大了,他看到洪水滔天,民不聊生,決心治好洪水。大禹為治水穿山越嶺,腳趾甲都磨光了,一直到三十歲還沒有結婚。大禹愛上的一位塗山姑娘一直等待著他,終於等到大禹來迎娶,但婚後才四天,大禹又去治水了。《史記》中有這樣的記述:「禹抑洪水十三年,過家不入門」。在民間,「大禹治水,三過家門而不入」也是婦孺皆知,而大禹成婚的那四天至今仍是江淮一帶嫁娶的好日子。

大禹有神力,疏導黃河時,為防止河水倒流,大禹用神力把龍門山闢為兩半讓水流過,於是就有了龍門,「鯉魚跳龍門」說的就是這裡。

巫山神女相助

大禹治水來到巫山,這巫山綿延八百里,岩石堅硬異常,更有狂風驟起,刮得天昏地暗,山崖震動,江濤像山峰一樣矗立起來,鑿山的民工有許多喪命於狂風駭浪之中,幾個月來,無法鑿開那堅硬似鐵的岩石,大禹甚為發愁。

西王母第二十三個女兒瑤姬,心地善良,喜歡遊玩。有一天,她帶著侍女和一幫侍臣從東海遨遊回來,駕著彩雲輕飄飄地從巫山經過。大禹見到瑤姬,連忙對空致意,請求瑤姬幫忙。瑤姬既憐遭受洪水災害的人們,又敬佩大禹為民治水的精神,慨然答應。她告訴大禹:要打通巫山,須用火燒。又派出神將狂章、虞余、黃魔、大翳去幫助大禹治水。

大禹非常感激瑤姬的指點,率眾百姓在巫山兩頭放起火來,瑤姬和神將也施展本領,或用電轟,或用雷霹。經過七七四十九個日夜,堅硬的岩石漸漸變軟起來,施工的人們很快就打通了巫山八百里,讓洪水從巴蜀境內流出來,直向大海奔去。

治理後的巫山成為美麗的長江三峽風光。瑤姬也因在打通三峽時耗盡了神力,回不到天上,只能留在人間。她天天站在高崖上凝神眺望,看到三峽風險浪急,許多行船在風浪中沉沒,她就派遣了幾千隻水鳥,輪番在峽谷中飛行,擔任行船的導航,引導人們安全地從峽谷中通過。

瑤姬長久地站在高崖上,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,久而久之,漸漸地化為巫山的一座山峰,後人稱之為「神女峰」。而陪伴她的侍女們,也化成大大小小的峰巒,永遠陪伴著瑤姬,這就是巫山十二峰。

讓人敬重的「禪讓」

由於大禹仁愛寬厚,以百姓疾苦為先,深受人們的愛戴。舜也十分信任大禹,便封他於夏地,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大禹州市。大禹成為「夏禹國」的國君,所以大禹也叫夏大禹。

大禹為人有功不居、仁厚可靠,雖然只是一個國君,卻很受舜的信任,每有要事都要請他去商量。

舜沒有把帝王之位傳給自己的子孫,而是於公元前2208年禪讓給賢能的大禹。開明、仁德的「禪讓」令現代人望塵莫及。現代中國不僅一黨制和任人唯親,還耗費巨資搶官當。而中國古人的以德治國卻為後人千古傳頌。 

相關文章


文化課教材(高級):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(歷史故事)  2007年08月18日
歷史故事:辭讓功名參禪悟道的貫雲石  2007年08月17日
歷史故事:劉熙載節操自守  2007年08月16日
文化課教材(高級):帝嚳(歷史故事)  2007年08月15日
文化課教材(高級):澠池會(歷史故事)  2007年08月12日
歷史故事:陳平懷大志  2007年08月11日
歷史故事:老子西去  2007年08月10日
文化課教材(高級):顓頊帝之德政(歷史故事)  2007年08月10日
歷史故事:張良有奇謀  2007年08月09日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家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